首頁 | 園林新聞 | 規(guī)劃設計 | 工程 | 植物 | 科技 | 教育 | 法制 | 風景旅游 | 園林城市 | 世界園林 | 風景園林師 | 花木資訊 | 人居環(huán)境 | 園林論壇 | 園林博客

香港大學生態(tài)學博士張力:30年專注研究植物王國的“小矮人”

http://www.www.abeilidr.cn 2017-07-13 來源:深圳晚報 作者: 發(fā)表評論(0)

  在這片奇妙的苔蘚“森林”里,“苔蘚叔”張力已探尋、漫步了三十年。這位就職于深圳仙湖植物園的香港大學生態(tài)學博士,探“蘚”路線遍布全球,從熱帶雨林到近極地沼澤,再到喜馬拉雅山海拔5000米以上的高山……發(fā)現(xiàn)過新物種,也發(fā)現(xiàn)過已被宣布滅絕的苔蘚;寫過多本苔蘚植物專業(yè)及科普讀物,還在仙湖植物園建立國內第一個苔蘚植物引種苗圃。

  7月16日起連續(xù)6天,第19屆國際植物學大會命名法規(guī)會議將在大會主會期前一周在深圳大學城召開。曾三次受邀出席國際植物學大會的他,首次作為組織者之一,為會議的組織及《國際藻類、真菌和植物命名法規(guī)》修訂相關工作忙個不停。他同時也期待著,在這場被稱為世界植物學“奧林匹克”的盛會中,能有更多人認識和欣賞苔蘚植物的“卑微之美”。

  低調的“拓荒者”

  “沒有花香,沒有樹高”,這是歌詞里對無名小草的描述,但苔蘚植物比小草更為低調。

  苔蘚植物缺少維管組織(可以輸導水分和營養(yǎng)物質,并有一定支持功能的結構),身材比大多數(shù)維管束植物矮小,通常只有幾毫米到幾厘米高,經常被人忽視。

  但在張力眼中,苔蘚卻是城市生態(tài)的“拓荒者”,是最早從水生發(fā)展到陸地的“先鋒植物”。

  它們生命力極強,可以在其他植物不能生存的環(huán)境,繁衍、生長,老的部分腐爛變成土壤和養(yǎng)分,為其他植物的生存創(chuàng)造條件,將荒蕪之地和貧瘠的土壤轉化成適合維管束植物種子的萌生之地。通常在一些廢棄的墻上,最早滋生的植物就是苔蘚。

  張力說,苔蘚是變水性的植物,如果環(huán)境特別干燥,它們就“聰明”地降低代謝水平,進入休眠狀態(tài);只要有水分進來,轉瞬之間就能恢復正常生理機能。因而它們比其他類別的高等植物對逆境有更強的耐受性,常常是不毛之地和受干擾后生境的“先鋒植物”。

  雖然常被稱為植物王國的“小矮人”,但苔蘚植物的物種多樣性僅次于被子植物,是植物界中的第二大家族,全世界約有1.8萬種。

  “苔蘚還擁有許多值得品味的內在美。雖然卑微、低調,但它就在那個地方,存在并發(fā)揮作用。在整個生態(tài)系統(tǒng)中,作用其實很大。”張力說。

  苔蘚有“陸地上的蓄水池”的美稱,每逢雨季,苔蘚能將雨水保存起來,旱季慢慢釋放,保持土地濕潤,減少水土流失。同時,它們還能減少公路邊坡和河岸邊土壤的流失、降低大氣中碳和氮的含量,為小型動物提供食物和棲息場所。

  目前深圳已發(fā)現(xiàn)的苔蘚有250種,多分布在少受人為干擾的環(huán)境,包括梧桐山、七娘山、馬巒山、梅沙尖、排牙山、楊梅坑、仙湖植物園等地。那里云霧繚繞,水分充沛,在裸露的石壁上,潮濕的樹林里和水溝邊,都是苔蘚生長的樂園。在人群聚居的城市中,深圳比較常見的幾種苔蘚如地錢、濕地蘚、立碗蘚、長蒴蘚、小金發(fā)蘚等,也常出現(xiàn)在我們周邊的田地、路邊、公園、社區(qū)花壇甚至盆栽的土壤表面。

分享到:
編輯:guoai
有關  張力 研究植物 苔蘚學  的新聞
更多評論網友評論 (已有0位網友發(fā)表了看法)
  • ·凡本網注明“www.www.abeilidr.cn”或“本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中國風景園林網,
  • ·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 ·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風景園林網”或"來源:www.www.abeilidr.cn/"
  • ·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最新評論:
企業(yè)服務

    熱門博文

    論壇熱帖

?

中國風景園林網版權所有 COPYRIGHT RESERVED 2007 - 2017 WWW.www.abeilid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