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竹溪縣生態(tài)修復 建景觀家園

2014-09-29 10:06:47    作者:郭軍     來源:十堰日報     瀏覽次數:

  9月24日,記者在竹溪縣城北環(huán)路看到,曾經裸露的道路邊坡,經過客土噴播技術處理后變得綠草如茵。今年以來,竹溪縣堅持“以人為本,標本兼治,建管并重,務求實效”的原則,把生態(tài)修復與生態(tài)治理、生態(tài)保護、綠色產業(yè)發(fā)展等有機結合起來,治灘涂、消“天窗”,建景觀,生態(tài)環(huán)境大幅改善。

  治灘涂,修復水生態(tài)。今年以來,該縣實施竹溪河水坪段、雙河口段、中峰段河道治理工程,對河道兩岸灘涂進行整體綠化,累計治理河道18.6公里,栽植各類樹木1萬多株,植草7.95萬平方米;實施丹江口庫區(qū)及上游水土保持重點防治二期工程,治理水土流失面積達32.24平方公里;啟動竹溪河水庫水源地保護及龍湖濕地公園建設;以創(chuàng)建水資源管理制度示范縣為契機,強化河庫納污總量管控,建立水質、水量雙指標達標制度,切實防治水源污染、維護河庫健康。

  消“天窗”,修復裸露山體。采用客土噴播方式修復道路沿線裸露山體,采用灌、藤、草搭配綜合治理綠化的方式修復礦區(qū)裸露山體。把346國道縣河至水坪段、興界路龍王埡隧道進出口和北環(huán)路城關段確定為裸露山體生態(tài)修復示范段,采取分層梯級立體栽植攀爬藤本和客土噴播等方式修復裸露山體,對興界路、水天路的邊坡和高切坡,采取栽植葛藤或栽植、撒播刺槐的方式進行綠化。今年以來,該縣共修復道路及礦區(qū)裸露山體250余畝。

  建景觀,綠化美化家園。該縣完成了縣城綠地系統(tǒng)規(guī)劃編制工作,并根據規(guī)劃不斷拓展綠化空間,加大小區(qū)、道路沿線、機關庭院等綠化力度,對鄂陜大道沿線綠化設施進行提檔升級,新增道路中央隔離綠化帶5000多平方米,安裝綠化帶護欄1.3萬米,栽植樹木500余株。在全縣機關事業(yè)單位、企業(yè)、居民小區(qū)等深入開展“綠色創(chuàng)建”活動,縣城“綠量”不斷增加,居民生活環(huán)境進一步優(yōu)化。

  因地制宜謀發(fā)展,見縫插針植草木,生態(tài)修復不“留白”。近年來,該縣荒山造林1.6萬公頃,退耕還林30萬畝,治理水土流失120平方公里,森林覆蓋率達76.8%,植被覆蓋率達83.9%,境內空氣、水體質量顯著提升,空氣質量由二級提升為一級標準,出境斷面水質達到國家二類標準。

編輯:wangxiao

凡注明“風景園林網”的所有文章、項目案例等內容,版權歸屬本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者,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風景園林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相關閱讀

麗江第一村:人杰地靈的清水古鎮(zhèn)

  清水古鎮(zhèn)又名清邑、清水驛、清邑街,位于麗江市永勝縣程海湖南岸的金沙江狹長的干熱河谷平地。從邊疆沃土拓荒之早,中原漢文化積淀之深;從人才開發(fā)之多及自然村落綿延之大等諸多方面評價,堪任"麗江第一村"。【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