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國際園林景觀規(guī)劃設計大會實錄(一)
我覺得從城市發(fā)展的角度看,現在我們也提生態(tài)文明看得見山、望得見水,為什么提,就是因為它出問題,就是城市病,越來越大,看到是怪病?,F在中國也在補工業(yè)化的過程,城鎮(zhèn)化也是這樣,把原來工業(yè)化不均衡進一步彌補,把它的結構轉化,經濟結構調整也是這個意思。但是確實為了順應工業(yè)化后工業(yè)化社會經濟發(fā)展需要,大城市越來越聚集更好的資源、更多的機會,人也確實越來越多。東北是這樣,吉林也是這樣,吉林的人愿意到長春,因為長春的資源非常好。所以,我們的餅子越來越大,生存環(huán)境越來越弱。
這是一個相對極端的例子,這是深圳的一個聚居區(qū),人類的聚居地已經變成這樣,我剛才看李總也選了一張圖片,我就想,在這樣的地方,我們的景觀設計還有價值嗎,我們怎樣去做呢?
同樣,城市聚集多了,鄉(xiāng)村也會病。為什么?城市的吸血效應使得農村空心化、碎片化,農村把剩余的勞動力轉嫁到城市,農村怎么辦?城鎮(zhèn)化還是要發(fā)揮它的效益,為了工業(yè)化、經濟,但是農村怎么辦?農村現在的空心化、碎片化,土地生產效率低下,農耕方式難以轉型,城鄉(xiāng)差距越來越大,二元結構矛盾突出,社會公平和共同富裕面臨威脅。
這張鄉(xiāng)村圖片看起來很美,但我們去調研,這些房子里面真正居住的青少年已經很少,都是一些留守兒童和老年人。另外,關于農村的景觀,實際沒有人去關注,很少,都認為它是耕地,是自然的山林。但是它的效應發(fā)揮的怎么樣,有沒有人更多的關注它,它是不是在有效的保護范圍內,還是人能夠隨著一個鄉(xiāng)村,突然上一個項目,突然一家找到一個致富的門路去發(fā)展,最后是這樣一個目的。
這是東北的一個鄉(xiāng)村,實際也是背離了土地,土地變得很有限,甚至變成自己家庭院的一小塊耕作地。剩下的表現出我們現在認為的落后、低效率。
病因有很多,前面從部長到幾位老總都在說這件事,我是覺得,因為人類確實很少跳出去肯我們的地球,我們走著走著就忘了出發(fā)的目的。其實,從那些圖片看,人和城市本來就是自然的一部分,本來就應該尊重自然、順應自然,達到天人合一、人與天調的追求或目的。但是,城市的發(fā)展,中午,楊老師也在問我們的老市長,到底城市怎么發(fā)展?我們現在往往本著人是主宰、人定勝天、以人為本,我還專門寫過以人為本的思考,我不再建議提以人為本,我們要以自然為本、以植物為本、以動物為本,應該同時來提,恰恰是這樣一些觀念,導致了人和自然的對立,城市對自然的侵襲,以及鄉(xiāng)村對自然的拋棄,結果,城市和鄉(xiāng)村都離我們的自然越來越遠。
剛才講的這些,只是我們思考的一個點。但具體的景觀設計,我們能做點什么?雖然我們在這里去思考和分析我們的想法,但是大家的案頭工作,實際都在具體的設計中。在這些設計,我們能做點什么?還是要有一個觀念、一個想法。
景觀設計的主題——人和自然。很多是二元結構的關系,怎么去處理他們的問題。
景觀設計的核心——平情人和自然的關系。無論是從表現手段,我們表現的手段和建筑不一樣,我們用地形也好、土地也好,用自然、水、植物,實際都是自然的元素,而且我們是在自然當中去做,是在我們聚居的土地上去做,所以,肯定回避不了自然。我們做建筑,可能不用考慮自然,更多是考慮人的功能的需求。但是,風景園林和景觀肯定是回避不了自然的。它直接決定了你是什么樣的觀念、態(tài)度、手法,去應對你們的設計。
我選了一個角度,我覺得和楊銳老師上午講的很有契合點,我也在思考,我覺得很巧合,我選擇的就是“心象自然”。至少是我,在思考、在工作的時候,回憶起來、總結起來,是本著這樣的原則去做的設計。
編輯:zhaoxi
相關閱讀
探營廣州園博會:移步換景賞雅色 繡球簇擁廣州城
第30屆廣州園林博覽會將于3月24日至4月2日舉行,3月22日,記者提前探營廣州園博會多個會場花境,發(fā)現富有傳統(tǒng)和現代元素的造景、包含多個區(qū)域特色的小園圃等已逐漸展露真容【詳細】
天津第32屆運河桃花節(jié)舉辦
3月17日,第32屆天津運河桃花文化商貿旅游節(jié)如約而至。在北運河畔的桃花堤,微風輕拂,桃紅柳綠,人們三五成群地踏青、賞花,趕赴一場浪漫的春日之約【詳細】
海南大山泰景觀承建國家公園大門獲世界自然保護聯盟領導肯定...
在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五指山大門,陳俊霄向調研組匯報了國家公園大門(五指山)建設情況,章新勝對陳俊霄參與設計、海南大山泰景觀工程有限公司承建的國家公園大門(五指山)項目的創(chuàng)意主題【詳細】
海南首個園林式遺體器官捐獻者紀念園開園
三亞市遺體器官捐獻者紀念園坐落在三亞市荔枝溝路殯葬服務中心內、烈士紀念園旁,于2022年3月開工,2023年2月竣工,占地600余平方米,由三亞市人民政府投資建設【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