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生物源農藥將成為農藥開發(fā)新方向
海洋生物源農藥目前是新型農藥研究的熱點方向。
自去年海利爾藥業(yè)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海利爾)與中科院沈陽應用生態(tài)研究所針對“海洋生物源農藥”項目進行產研對接后,不久前,以海利爾為主要依托單位的海洋生物源農藥及環(huán)境友好型制劑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項目,又獲國家發(fā)展改革委批復。
中科院沈陽應用生態(tài)研究所研究員胡江春在接受《中國科學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海洋生物源農藥目前是新型農藥研究的熱點方向,因為從海洋中發(fā)現新的活性產物的幾率,要比陸地高十倍以上,而海洋中極其豐富的微生物資源,也是新型醫(yī)用和農用抗菌素的重要來源。
轉身向“藍”
近年來頻發(fā)的食品安全事件,使得化學農藥飽受詬病。利用生物活體或其代謝產物生產的生物農藥,因安全性強、效率高、綠色無污染,繼而成為農藥發(fā)展的新方向。
不過,隨著可利用的陸生生物資源的逐漸減少,從陸地微生物中發(fā)現新結構抗生素的幾率越來越低,得到有價值的新菌株或新活性物質的難度也隨之加大。
“目前,通常從兩萬多株土壤微生物中才能篩選到一株能產生新結構活性化合物的菌株。在90%的有生物活性的鏈霉菌中,也很難找到新的化合物,尤其是新骨架化合物。”海利爾總裁助理韓先正舉例稱。
為獲取更多資源,人們不得不把目光轉向其他生態(tài)系統(tǒng),占地球資源71%的海洋繼而成為首選。
在胡江春看來,海洋中的生物資源十分豐富,從獲得新的活性產物的幾率來看,要比陸地高出十倍以上。另外,海洋微生物代謝產物結構多樣,生物活性功能新穎獨特,很多都具有很好的藥理學活性。未來,新型藥物從海洋中獲得的比例也將越來越高。
韓先正也表示,海洋生物約占地球生物種群總數的80%,擁有生理活性物質和新陳代謝產物的龐大資源。而從海洋生物尤其是海洋微生物中尋找特殊的先導化合物,篩選具有殺蟲、殺菌、除草的農用抗生素,也將是農藥開發(fā)的新方向。
編輯:zhi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