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路邊幾棵大樹打著吊針。
昨日傍晚短時雷暴雨,暫緩武漢樹木旱情,也令部分樹木倒伏。
在臨江大道蔡鍔路路口,兩名園林工人正扶起一株連根倒伏的法桐,“一場雨不解渴,明天還得接著抗旱”。
高溫持續(xù),武漢700公頃綠地嚴重受旱,幾乎每條路邊,都可見樹木干枯落葉。記者連日調查發(fā)現,樹木干渴背后,暴露諸多城市建設、管理、綠化養(yǎng)護之“痛”。
新栽銀杏無處扎根
在大幅落葉樹木中,約800棵是銀杏。在東湖路、水果湖、中南路、和平大道、解放大道等地,落葉紛飛,恍若深秋。
銀杏提前3個月落葉,在武漢市園林科研所樹木生態(tài)研究室高工丁昭全看來,是天災,也不乏人禍。
受損銀杏多是近3年栽的。種植10年以上的銀杏才能完全扎根,抵抗旱情。
可新栽銀杏無處扎根。據介紹,銀杏樹穴大小1.5×1.5米、樹穴內土壤深度1米,才是理想的生長空間。而多路段為保證道路寬幅,樹穴縮小,有的甚至只有0.8×0.8米。
有知情人透露,武漢多地的銀杏樹穴土壤只有0.7米厚,且樹穴緊貼市政管網或城市道路,根系無處伸展,一般惡劣天氣尚可扛過,但遇上極端高溫干旱,銀杏只能落葉自保,是否存活,還有待觀察。
武漢園林建筑規(guī)劃設計院相關人士說,在城市規(guī)劃建設中,唯有樹木是有生命的,但園林往往是最后被考慮的一環(huán)。有關部門應在綜合考量之后,嚴格按園林設計方案綠化,為樹木預留充足的生存空間。
樹木居所“不透氣”
大量香樟、水杉、法桐等也出現枯葉。武漢市園林局綠化養(yǎng)護處李俊正認為,這是樹木生活環(huán)境“不透氣”所致。
為防止行道樹樹穴黃土裸露,武漢1/3行道樹的樹穴被美化,樹穴表面或種植草皮,或用網格覆蓋。李俊正說,此舉雖有景觀效果,但抗旱澆水時,影響了樹木的直接吸收。
土壤質量也令樹木“窒息”。據介紹,植樹的土壤很多是建筑施工方運送的建筑土,而不是種植土,建筑土澆水后會板結,透氣性差,不利于植物生長。
武漢市園林規(guī)劃設計院副總工李良鈺說,城市綠地在設計時對澆灌設施欠考慮,為后期養(yǎng)護帶來不便。他建議,要在樹穴格網周圍纏上帶孔的軟水管,深埋進土壤,以便深層灌溉。
最新評論: |
中國風景園林網版權所有 COPY RIGHT RESERVED 2007 - 2012 WWW.www.abeilid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