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運城市的“錢景”變遷
奧林匹克運動這艘巨輪,曾經歷了幾次重要拐點才達到今天的繁榮景象。它在創(chuàng)立之初是理想化的,非職業(yè)化、非商業(yè)化和非政治化是不能逾越的底線。
那時的奧運會是純粹的投入,在經濟上沒有任何收益。蒙特利爾奧運會虧損了10億美元,巨額債務差點讓政府破產,據說該市用了20年才還清那筆債務。莫斯科奧運會更是花費高達 90億美元,沒有掙回一分錢。1972年的慕尼黑奧運槍擊事件和 1976年蒙特利爾奧運會巨額虧損以及1980年莫斯科奧運會西方世界的全面抵制,讓奧林匹克最初的理想被現實撞得頭破血流。1984年奧運會好說歹說也只有洛杉磯一家提出申辦。
當時剛剛上任的國際奧委會主席薩馬蘭奇看到這艘百年巨輪再次面臨觸礁的危險,緊急在大政方針上做了大調整,在丟掉了非政治化和非職業(yè)化兩塊基石后,非商業(yè)化看來也不能再堅守了。洛杉磯接手奧運會后,任命尤伯羅斯擔任洛杉磯奧運會組委會主席。他把商業(yè)運作模式引進奧運會,推出“奧林匹克伙伴計劃(TOP計劃)”,最后一算賬,組委會結余了2.36億美元。從此,奧運會成了搖錢樹,申辦的城市越來越多。
回望近幾十年來那些成功的奧運會,雖然都賺得盆滿缽滿,但每屆都各有千秋,他們賺錢的多少不一樣,獲利的方式也各不相同。最近幾十年來的奧運會舉辦城市可粗略地分成三類:第一類是首次舉辦奧運會的非歐美國家城市;第二類城市雖屬歐美發(fā)達國家,但不是該國一線城市,可以說是發(fā)達國家的發(fā)展中城市;第三類則是歐美國家一線城市,首都或者第一大城市。因為類別不同,舉辦奧運會的方式不同,所帶來的社會和經濟效益也明顯不同。
東京和漢城的“奧林匹克景氣”
1964年東京奧運會和1988年漢城奧運會雖然相差24年,但在很多地方卻有著異曲同工之效。奧運會對所在國家經濟的巨大助推效果被稱為“奧林匹克景氣”。借助東京奧運會和漢城奧運會,日本和韓國分別實現了進入世界工業(yè)強國和世界新興工業(yè)化國家的歷史跨越。
在東京奧運會前后的11年里,日本經濟進入歷史上最快的發(fā)展階段。日本GDP在舉辦奧運會后的第三年就超過了英國和法國,在1968年更是超過了德國,成為僅次于美國的資本主義世界第二經濟強國,東京奧運會成為日本進入工業(yè)強國的里程碑。1988年漢城奧運會則使韓國完成了從發(fā)展中國家向新興工業(yè)化國家的轉變,創(chuàng)造了世界經濟史上的奇跡。
東京奧運會使得精工石英表名揚世界,上世紀70年代,精工表遍布歐美市場,1981年銷量躍居世界第一。韓國則成功利用漢城奧運會,實現了經濟轉型,由代工生產轉向自我研發(fā)制造,創(chuàng)造了擁有核心知識產權的韓國自己的世界著名品牌。之后,韓國制造緊隨日本制造,開始向價值鏈的上游延伸,全球性品牌集群中的亞洲比例開始上升,索尼、豐田、三星、LG這些在全球范圍內具有競爭力的日韓公司成為各自國家經濟的有力推動者。
在東京奧運會舉行前十天,東京與大阪之間的新干線順利通車。從此,新干線這個日語詞成為英語詞匯中的一個外來詞,并造就了日后生機勃勃的東京—大阪經濟區(qū)。
漢城奧運會直接贏利達4.97億美元。而東京奧運會時商業(yè)模式并未引進,直接盈利沒有明確的數據,但日本從奧運會中所獲頗豐,卻是不爭的事實。
編輯:zhangh
相關閱讀
2024法國奧運會“Spots”漂浮平臺設計方案
中國風景園林網訊 前日,ANSKA設計發(fā)布了一個名為“Spots”的系列臨時浮動平臺方案,計劃實施運用到2024年巴黎奧運會當中,作為奧運會中微型活動的場所。該設計的創(chuàng)意源于經典的河流運輸器具譬如駁船或其他可移動類板塊。“Spots”以其可輕松組裝或拆卸的優(yōu)良特性及相對穩(wěn)固性,成為了前者的替代品,同時也使其成為持久的程序化解決方案。【詳細】
盤點:中國127個特色小鎮(zhèn)都有哪些特色
本文通過對127個特色小鎮(zhèn)的地理區(qū)位、人口用地和產業(yè)就業(yè)等方面進行研究,得出我國127個特色小鎮(zhèn)的整體特征。【詳細】
盤點:全球15處絕美花街
澳大利亞格拉夫頓【詳細】
2022冬奧會場館如何設計建設
里約奧運會接近尾聲,巴西后奧運經濟時代場館如何利用再受關注。事實上,在經歷了十幾天的熱鬧之后,奧運會前投入巨資興建的大量場館該怎樣發(fā)現和利用它的長久價值,一直是各奧運會主辦國面臨的共同難題。【詳細】